口瘡的治療方法
這兩天吃了辣椒,因為長了口瘡,還挺痛的,現在辣的、熱的東西都不敢吃,其實是有刺激性的食物都不敢吃,怕會變得更嚴重,有好吃的都不能吃,希望快點好啊,有什么快速治療口瘡的方法?以為是熱氣,所以喝了一些涼茶以為是熱氣,所以喝了一些涼茶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樊祥偉 主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你好,有一個比較普通一點的方法,用銀耳10-12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洗凈后放碗內,加冷開水浸,以浸過銀耳為度,泡浸1小時左右待銀耳發脹后揀去雜物,再加冷開水及冰糖適量,放蒸鍋內蒸熟,一頓或分頓食用。食銀耳飲汁,每日1次。希望能夠幫到你!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9-01-06 12: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吃點消炎去火的藥用點冰硼散敷在潰瘍面上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勞累,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15-12-23 08: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口腔潰瘍的治療偏方有1、冰糖:長“口瘡”時,在口里含幾塊冰糖,對“口瘡”有一定療效。2、維生素C片:取維生素C藥片適量,用一紙對折,把藥片夾其中,用硬物對外擠壓成面,把藥面涂在"口瘡"患處,一兩次就有效。3、二鍋頭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鍋頭酒,用氣將酒頂向“口瘡”的部位,兩三分鐘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次,第二天疼痛消失,一兩天“口瘡”就會痊愈。
2015-12-23 11: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現在的情況考慮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你好,現在建議吃板藍根和羅紅霉素及用喉風散口腔上進行治療,現在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不好建議去醫院檢查確診病因治療,
2015-12-23 17: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并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并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后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愈合后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復遷延,而且愈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后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2015-12-23 17:4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考慮是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以周期性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自愈,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腭或齒齦等處的粘膜,發生單個或者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中央凹陷,邊界清楚,周圍粘膜紅而微腫,局部灼痛為主要特征。腔含漱藥、外敷藥都有消除炎癥、消腫止痛、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局部用藥時,應先用漱口水清洗口腔,特別是患部,把食物殘渣、唾液等漱去,然后用干凈的棉簽輕拭后再局部用藥,以便藥物直接粘附在潰瘍面上。治療口腔潰瘍效果較好的藥物有雙料喉風散、珠黃散、金黃散、三七粉、西瓜霜、珍珠粉等。“膜劑”治療口腔潰瘍,膜劑的治療效果也不錯,膜劑是以一種高分子材料為基質,吸附了一種或數種藥物成分,維護時間長的藥物。它能比較牢固地粘附在潰瘍表面,充分發揮消炎、防腐、止痛和促進愈合的作用,如意可貼等。另外涂布法對治療口腔潰瘍也有較好的作用,涂布法是將藥物直接用于口腔潰瘍創面,如使用金霉素甘油、龍膽紫、制霉菌素甘油、錫類散以及冰硼酸等藥物直接涂于口腔潰瘍創面。
2015-12-23 18:2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現淺表、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潰爛點,以灼熱疼痛反復發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瘡又名口瘍、口疳等。該病名首見于《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本病好發于唇、舌、頰、牙齦、硬腭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局部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種發病率最高、比較頑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每于進食不慎,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時發作。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虛證常易復發,有的病史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西醫學所稱的復發性口瘡、特發性阿弗他性口炎、復發阿弗他性潰瘍,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與本病相似,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