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洪 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病的癥狀及表現多樣,包括胃痛、胃脹、反酸、惡心、嘔吐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01-04 19:49
1.胃痛:多為隱痛、絞痛或刺痛,可能因飲食不當、情緒等誘發。
2.胃脹:感覺胃部飽脹,常伴有噯氣。
3.反酸:胃內酸性物質反流至食管,引起燒灼感。
4.惡心:有想吐的感覺,可能伴頭暈。
5.嘔吐:將胃內容物吐出,多由胃部炎癥或梗阻導致。
出現上述癥狀可能是胃病的表現,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接受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首先可以肯定咬手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在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于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縫中可存活多天。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經常咬指甲還會對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可造成甲溝炎。你是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需加以克制;其次可能是身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比如缺鋅或是缺鈣什么的,建議去做一下檢查。
2016-03-14 00: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女性,16歲咬指甲,看描述癥狀還不輕呢。估計是心理因素比較多一點。但要排除是否有“異食癖”等其它病態。如果是心病那當然就是心藥治療了。首先追溯原因,回憶懂事以后第一次咬手指是什么,是什么原因的,當時情景怎樣,嘗試找出原因,找出原因解決掉就行;2轉移注意力,不要老想著手指,連看也不要看它,或者戴上手套3請人監督,發現咬就作打嘴巴,打手指頭,夾子夾指等懲罰;4先做個計劃,告訴自己忍多長時間不咬手指就獎勵自己,一點點加長時間,達到慢慢控制;5故意弄臟手指或在手指頭涂上黃連水、蓖麻油等味道難受的液體。呵呵。。。還有6就是快快長大!!!!
2016-03-14 01: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有一段對手特別感興趣的階段。寶寶們會把手放到嘴里有滋有味的嘬,或者把所有夠得著、拿得起的東西放在嘴里。許多年輕的父母認為這是極不衛生的壞習慣而去強行糾正。其實寶寶吃手、啃東西是一個十分自然的現象,是其神經系統發育的必然結果。寶寶剛出生時,四肢動作是毫無意識的。到出生2個月左右,由于神經系統的發育,上肢運動逐漸有了目的性,但他此時還不知道抓玩具,因而會把自己的手放在嘴里。到出生4個月左右,寶寶已具備了伸手拿玩具的能力,會把眼前見到的玩具等抓在手里并準確無誤地放入嘴里。此時,孩子會通過嘴的感覺分辨出玩具與手的區別。到出生6-8個月,寶寶能做出一些如扔東西、伸手觸摸、模仿大人的動作等復雜動作。這些都是神經系統發育的必然。而且,寶寶吃手、啃玩具直至有意識地觸摸周圍的一切,對其大腦的發育、肢體肌肉的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對這些行為父母應該加以鼓勵而絕不能強行糾正。當寶寶吃手、啃東西時,父母有必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2016-03-14 09:11
(1)要注意衛生。父母要勤為寶寶洗手,對玩具進行消毒處理。
(2)防止異物傷害孩子。在寶寶能夠得到的地方,不要放紐扣、豆子等,防止異物堵塞寶寶的氣管引起生命危險。
(3)注意寶寶“孤獨”引起的吃手。
有的寶寶由于缺少愛撫,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所以當寶寶已可以伸手抓到玩具,并表現出對不同形狀、響聲有明顯偏好的時候,仍有吃手、啃東西的習慣時,說明寶寶感到“孤獨”,需要與大人交流了,這時應引起父母的注意。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咬指甲一般都是無意識行為,是口欲期的一種延續,是緩解緊張、分散注意力的一種不良的習慣性做法。怎樣戒除孩子咬指甲癖?(《家庭心理醫生》)家庭生活中,有的兒童常常咬指甲,家長們往往為而訓斥孩子,甚至采取懲罰措施,然而,結果常常事與愿違,孩子不但毫無悔改表現,反而越演越烈,令家長頭痛和安。其實,只要了解其發病原因,采取綜合措施,大多數孩子的咬指甲癖會得到很快矯正的。兒童咬指甲癖主要與緊張和憂慮有關,發繁重的作業、復習迎考、看驚險的影視片以及患兒受到父母的責罵或懲罰等。有些兒童咬指甲行為常常發生在他們聚精會神地看電視、聽故事、找東西、做作業和想問題的時候。孩子咬指甲癖的主要表現為:孩子在咬指甲時一般是無選擇性地咬十個指甲,被咬過的指甲常變得短而參差不齊。有些孩子當注意力被某種東西所吸引或在他們精神緊張時還會咬隨身的其它東西,如咬鉛筆和手帕等。由于反復地咬指甲。會損傷手指的指甲和皮膚,使指甲游離緣變得粗糙,指甲緣的四周出血和指甲畸形,甚至發生甲溝炎、甲周疣、門牙緣的小裂痕、齒齦炎。咬指甲癖是一種令人為難的、討厭的、甚至是痙的習慣,不僅受到來自社會、同學以及家庭的歧視,而且影響兒童心身健康發育。因此,兒童咬指甲癖并不是什么小毛病,而應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及時采取綜合措施,糾正兒童的行為偏離。一般療法。兒童咬指甲癖是完全可以糾正的。首先,人微言輕家長應認識到這是一種病癥,單純地采取責罵或懲罰不但無益于疾病治療,反而有害,甚至會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積極尋找引起緊張和憂慮的因素,并及時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家長應定其給孩子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損傷。心理療法。主要采用行為限制和下面引導的方法。所謂行為限制,即當年幼兒童咬指甲時,父母應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里移開,緊緊地抱住他的雙臂,并用微笑、點頭或夸獎的口吻表示贊賞。還可通過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下面引導則是,對孩子可講清道理,使孩子意識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自己能正確對待,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同時,要讓這些孩子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煉。通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可以促進孩子心身健康的發育。預防和矯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關鍵,在于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避免錯誤的哺乳方法,以杜絕養成不良嗜好。對于已養成此類不良習慣的兒童和成人,在矯治時應注意:
2016-03-14 11:28
1.弄清原因,對癥下藥。對兒童,如屬于喂養方式不正確,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食定量、饑飽有節;如屬于孤獨、寂寞等原因,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培養其對環境、游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對成人,應引導他們認識其行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確有效的排憂解愁的方法,自覺戒除這一怪癖。
2.正確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戲等,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而不致這些不良嗜好的產生。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厭惡療法。
在童年時期,如果兒童養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厭惡療法進行治療和矯正。如在兒童手指上涂上黃連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從而中斷該行為。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這主要是一個習慣問題,建議你需要耐心教導,建議你可以給他在顯微鏡下看看它的細菌指數。
2016-03-14 1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