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核磁共振與 CT 檢查存在多方面區別,包括成像原理、有無輻射、適用范圍、圖像特點、檢查時間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9-05-01 19:36
1.成像原理:核磁共振利用電磁波捕捉體內 H 質子活動成像,CT 則通過射線束穿透身體產生圖像。
2.有無輻射:核磁共振無輻射,對人體損傷小;CT 有輻射,不過合理應用輻射量在安全范圍內。
3.適用范圍:核磁共振對軟組織分辨力高,常用于神經系統、關節等;CT 對骨骼、胸部疾病等診斷價值高。
4.圖像特點:核磁共振圖像多參數、多方位,能更清晰顯示病變;CT 圖像為斷層圖像,空間分辨率較高。
5.檢查時間:核磁共振檢查時間較長,一般需 15-30 分鐘;CT 檢查相對較快,數分鐘即可完成。
總之,核磁共振和 CT 各有優勢,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磁共振成像是一種電磁波,是通過射頻捕捉體內的h質子的活動,沒有任何的損傷。ct是通過射線束穿透產生的圖像,會引起射線的損傷,他們的成像原理是不一樣的。磁共振在一些身體的器官上,是太容易成像的,如肺部,對于鈣化骨化的結構也是不能成像,影像學檢查,因為成像原理是不同的,他有優勢也有缺點,跟他的價位高低并不成正比的相關。ct是由于x線,球管和探測器是環繞人體某一部位旋轉的,所以只能做人體橫斷面的掃描成像。而磁共振就是不同,磁共振是一種臨床檢測,為了避免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9-04-19 1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