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球祥 副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頸肩腰腿痛科
-
腳后跟疼數年且站立時加劇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刺等。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2-07-17 19:50
1.常見原因:長期站立或行走、體重過大、穿不合適的鞋子,這些因素會增加足跟負擔,導致疼痛。
2.疾病因素: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反復牽拉損傷引起;跟腱炎則多因跟腱過度使用或損傷所致;跟骨骨刺刺激周圍組織也會引發疼痛。
3.治療方法:首先要注意休息,減少站立和行走時間。選擇舒適的鞋子,使用足跟墊。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但需遵醫囑。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也有幫助。
4.康復訓練:進行足部伸展運動,增強足底和跟腱的柔韌性。
5.預防措施:控制體重,避免過度運動,定期進行足部護理。
總之,腳后跟疼需要綜合治療和預防,以減輕疼痛,恢復正?;顒?。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雖然從表面上看既不紅也不腫,但當站立或行走時都會感到疼痛,給行走帶來了極大不便,其疼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因腱膜受傷后,局部創傷性炎癥所致,少數因跟骨骨刺引起,中醫認為病因有:
2012-07-21 11:05
(1)肝腎虧損,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強健,關節活動自如;足少陰腎經從足小趾下面開始,斜走足心,沿足跟部上行,其主干入肺部,其支脈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因此,足跟部與腎經相關,人到中年,腎精始虧,肝血欠盈,肝腎精血不足,致筋骨失養,久而久之,易致足跟痛.
(2)感受外邪,久居濕地,常涉水濕,寒邪入侵,風寒濕邪侵入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致衛陽不固,經氣不利,導致足跟痛.因此足部保溫十分重要.
(3)慢性勞損,常年從事久立工作,損傷元氣,致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從而使骨骼營養障礙,跟骨部受損,因而產生疼痛.
(4)跌,挫傷,由于暴力外傷,跟部或跟部用力過度,損傷筋脈,致使氣血瘀滯不通而引起跟部疼痛.現將其家庭的防護治療簡述如下.
(1)熱敷:熱水浴足是一種簡單且易行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癥反應,減輕足部的疼痛.
(2)足部加墊:可以采取的方法有:①開窗法:即在較厚的(海綿或氈子塑料泡沫均可)鞋墊與跟骨痛相應部位剪成空洞,大小隨疼痛范圍而定.②墊高法:在足下痛點相應部位用綿花或舊布,毛巾等墊高鞋墊5~10mm,對跟下滑囊炎有持續擠壓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炎癥擴散.
(3)研磨法:腳踩圓球形(玻璃或鋼鐵,木材,膠制均可)直徑2~3cm.踩在跟痛點(脫鞋踩)流動研磨,每天2次,每次10min.
(4)滾動法:將圓木棒或鐵棒踏在腳跟下,在地上前后流動,可以按摩全足部軟組織,對?腱膜炎,跟下囊炎和脂肪墊炎都很有效.每日1~2次,每次1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