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曉渝 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頸動脈斑塊形成機制復雜,難以消除。涉及斑塊形成、危害、檢查、治療及預防等。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0-11-16 16:12
1.形成:頸動脈內皮細胞長期吞食膽固醇逐漸形成。
2.危害:可能導致腦供血不足、腦梗等。
3.檢查:常用超聲、CT血管造影等。
4.治療:包括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改善生活方式等。
5.預防: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
頸動脈斑塊雖難消除,但通過綜合治療和預防能控制其發展。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效明 副主任醫師
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2010-11-16 22: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秦磊 主任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普外科
-
肌肉萎縮概述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分類
2010-11-16 22:05
1.按發病機理分類
(1)由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等病因產生的肌肉萎縮。
(2)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引起的肌肉萎縮,此種分類臨床意義不大,因病因一時難以明確。
2.根據肌肉萎縮分布分類:
(1)全身彌漫性肌肉萎縮;
(2)頭面部肌肉萎縮;
(3)頭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縮;
(4)上下肢遠端肌馕酰?
(5)限局性肌肉萎縮
3.根據導致肌肉萎縮的原發病變分類
(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
(2)肌原性肌肉萎縮
(3)廢用性肌肉萎縮。
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屬于原發性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三者又彼此互相關連,而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晚期為廢用性萎縮。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明清 副主任醫師
紹興市立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一科
-
半年前因患了慢性鼻炎,注射了3針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現在出現了不良反應,特別是屁股注射那塊肌肉出現了半個雞蛋大的肌肉萎縮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請問這個不良反應嚴重嗎,能否治療
2012-04-29 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