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增勝 主治醫師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內科
-
濕熱的治療,首先要分清楚是濕比較重還是熱比較重。濕比較重的需要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等藥物來治療;熱比較重的話,需要以清熱為主,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等藥物來治療。在這種選擇的原則下,再根據癥狀特殊的表現來選擇一些對應的藥物,如濕疹的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等;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
2011-09-22 22: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姜鳴鏑 副主任醫師
諸暨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腦病科
-
濕熱是中醫內蘊,指濕熱蘊釀於中焦脾胃和肝膽而言。濕為重濁粘膩之邪,容易影響氣機的流通,如與熱邪相合,濕熱交困,則熱因濕阻而難清,濕因熱蒸而陽氣受傷更甚,臨床表現為熱勢纏綿,下午熱高,身重,神疲,懶言,神志昏沉,胸脘痞悶,惡心,納呆,腹脹,便溏,或發黃疸,小便不利或黃赤,舌苔黃膩。多見於腸傷寒、黃疸型肝炎,鉤端螺旋體病等。這里所談的濕熱病,乃屬雜病范疇,不包括熱病中之濕溫病。治療腸胃濕熱的食療方法:赤小豆薏米飲: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燉煮30分鐘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燉30分鐘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將兩次的汁液攪勻,溫飲或涼飲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011-09-23 07:0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