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嘴里口瘡是什么情況?
年齡:0 性別:女 起病的急緩:忽然起病 病情描述: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八個月嬰兒嘴里起了白色口瘡,不喝水,不喝奶粉,母乳不夠,老哭鬧,請問我該怎么辦?怎樣治療孩子口瘡? 伴隨癥狀: 睡眠:差 大小便:減少 精神:正常 飲食:差 體重:減少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增勝 主治醫師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內科
-
嬰兒嘴里口瘡可能是口腔疾病導致的,也可能是口腔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改變所造成的。另外,口腔中易積存食物殘渣和污垢,也容易產生嬰兒嘴里長口瘡的情況。所以,長有口瘡的人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注意用牙線剔除殘留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濕潤、勤喝水。寶媽也需要保持乳房方面的衛生。
2011-10-17 11: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潔港 主治醫師
滁州口腔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根據你說的癥狀應該屬于風熱乘脾引起的口瘡表現,治療應該疏風散火,清熱解毒,可以服用銀翹散加減治療,
2011-10-17 09: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姜鳴鏑 副主任醫師
諸暨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腦病科
-
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有可能是鵝口瘡。可以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后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2011-10-17 11: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明 主任醫師
奉化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泌尿外科
-
可能是缺乏維生素引起的原因,可以補充維生素b及用魚肝油滴劑涂抹創面
2011-10-17 12: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卿克勤 主任技師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檢驗科
-
你好! 可以用電清熱解毒的藥物! 或者是金銀花口腔抑菌顆粒外用家內服都是可以的! 謝謝!
2011-10-17 17:0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崇訓
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鵝口瘡,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中醫治療可用板藍根15g,煎水,反復涂擦患處,效果不錯。治療也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就可以了、平時要注意口腔護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幾口溫開水,可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霉菌就不會生長了。注意口腔衛生,喂奶器具要清潔,定期消毒。不可亂用抗生素。
2011-10-17 19:49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春霞 副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產科
-
你好,鵝口瘡通常與真菌感染有關的,建議您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用點制霉菌素,不要私自用藥,祝您的寶寶健康。
2011-10-18 21:33
-
-
回答8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良花 主任醫師
昆山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內科
-
1.平時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給孩子喂食以后幫助孩子清潔口腔,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用溫濕的紗布清潔口腔,如果孩子年齡大一些,則可以讓孩子用水漱口。
2.如果孩子是母乳喂養,在喂奶之前,媽媽應該用清水洗凈雙手,并用溫濕的毛巾清潔乳頭;如果使用奶瓶給孩子喂奶,那么事先將奶瓶和奶嘴進行煮沸消毒。
3.不亂用抗生素。
用碘伏外涂療效頗佳。用法:用無菌棉簽蘸取0.5的碘伏涂搽口腔黏膜,先涂上腭、后舌面,再涂兩側頰部、牙齦、口唇等。每個棉簽只能用1次,涂搽要均勻,且動作要輕柔快捷。以進食后涂搽為佳,每隔2~3小時涂1次,夜間不中斷。
-
-
回答9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海波 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鵝口瘡又名“白口糊”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主要發生于長期腹瀉,營養不良,長期或反復使用廣譜抗生素的嬰幼兒.也可經消毒不嚴被污染的食具如奶瓶,奶頭感染而得病.鵝口瘡表現為口腔粘膜附著一片片白色乳凝狀物,可見于頰粘膜,舌面及上腭等處,有時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強行揩去,容易出血.如病變累及食道,氣管,支氣管,肺泡時,會出現吞咽困難,惡心嘔吐,咳嗽,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鵝口瘡的局部處理基本與口腔炎相似,外涂制霉菌素或冰硼散.也可服清熱解毒中草藥.
2011-10-30 15:33
-
-
回答10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鄭治 副主任醫師
廬江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骨一科
-
你好,這應該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俗稱鵝口瘡。 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于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2011-10-30 23:5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現淺表、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潰爛點,以灼熱疼痛反復發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瘡又名口瘍、口疳等。該病名首見于《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本病好發于唇、舌、頰、牙齦、硬腭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局部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種發病率最高、比較頑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每于進食不慎,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時發作。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虛證常易復發,有的病史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西醫學所稱的復發性口瘡、特發性阿弗他性口炎、復發阿弗他性潰瘍,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與本病相似,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