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慶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習慣性脫位是髕骨兩側力量不平衡,所以容易向外側脫位。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法,加強內部就能恢復正常,如果想不手術,就只能通過加強股四頭肌鍛煉來防止脫位,但是這樣大腿會變粗,是女生所不想的。
2013-06-29 16: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於先天性的習慣性脫位的治療,由於沒有明顯病灶,問題出在組織結構松弛,所以原則上以保守(非手術)復健治療為主,訓練關節周圍的肌肉,以加強肌力來幫助穩定關節。成效約為80%,除非得已,才以手術方式縮緊關節囊膜,減少關節活動的范圍以維持穩定。至於,創傷性關節脫位的治療則分兩方面來說:在急性期,也就是第一次脫臼發生時,以往都是使用保守關節復位術后就"靜觀其變″,但是對於年輕人及愛好運動患者的高復發率(80%―95%),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更好的治療方式以降低"明明知道,必然會發生″的不良預后。近年來,由於關節鏡手術的發展,以微創傷口的手術技術,針對年輕人,運動員,愛好運動的患者,或特殊職業的軍人、警察等在其第一次關節脫臼后,適時予以修補剝離的盂唇韌帶,以減少日后復發的機會及所帶來的困擾,與復發后再治療的復雜性。關節鏡手術的結果可以將這些高復發率患者復發的機會降至10%―20%以下。另一方面,保守復健治療對於創傷后習慣性脫位的效果并不好,成功率不到20%。但這些病灶如果以手術的方式矯正,縫合撕離的韌帶并收緊松弛的關節囊膜,術后以吊帶保護二至四周,并開始被動關節活動,八周開始肌力訓練,十二周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四至六個月恢復運動。據統計過去10年間手術成功率可達95%。近年來,更開始使用關節鏡手術的方式來治療,除了前述急性期第一次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更對於某些習慣性脫位而其病灶受傷并不是太嚴重的患者進行修補。關節鏡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三個小洞),術后較不痛,較容易復健,關節不易僵硬,容易恢復正常活動范圍及功能。短期的治療效果和開放式手術的結果差不多。
2013-06-30 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