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亞俐 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產后子宮脫垂,臨床稱為子宮脫垂,源于妊娠期間韌帶過度拉伸與腹直肌分離,致盆底肌肉群功能減弱,牽拉子宮的韌帶松弛,使子宮位置下移。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加劇了子宮脫垂的發生與發展。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11-04 12:58
1.分娩損傷:尤其是難產、急產、多次分娩或巨大兒分娩,易損傷盆底肌肉和子宮支持組織。
2.長期腹壓增加:如慢性咳嗽、肥胖、長期負重工作,使腹腔壓力持續增高,加重盆底肌肉負擔。
3.雌激素水平下降:產后雌激素水平驟降,削弱了盆底肌肉和韌帶的張力。
4.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盆底肌肉和結締組織彈性下降,支撐功能減弱。
5.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子宮脫垂病史,個體患病風險相對較高。
針對產后子宮脫垂,早期診斷和干預至關重要。非手術治療包括盆底肌肉鍛煉、使用子宮托等,適用于輕中度患者;重度子宮脫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以恢復盆底結構和功能。建議產后女性定期進行盆底肌肉評估,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病情進展。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患者你好,產后42天到半年,是盆底器官脫垂糾正的黃金時期,可以通過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療法以及電刺激療法等使盆底肌肉最大程度恢復。盆底肌肉最簡單的訓練方法為凱格爾運動,即夾緊陰道周圍、尿道周圍以及肛門周圍的肌肉,夾緊收縮五秒鐘,放松十秒鐘,一組重復十次,連續三到四組即可。其優點在于無論處于任何時候、位置、狀態均可進行。祝您健康。
2019-06-21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