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利國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體寒可能由先天體質、不良生活習慣、情志不暢、久病損傷、年齡增長等因素引起。嚴重時可能影響臟腑功能,需及時調理。建議先就醫,明確體寒程度及病因,再進行針對性治療。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9-07-19 08:22
1.疾病原理:體寒多因陽氣不足,無法溫煦機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畏寒、肢冷等癥狀。
2.常見癥狀:常表現為手腳冰涼、易疲勞、面色蒼白、痛經、大便稀溏等。
3.調理藥材:可用肉桂、附子、干姜等中藥,肉桂能補火助陽,引火歸元;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但使用需遵醫囑。
4.飲食注意:多吃溫熱食物,如羊肉、核桃、紅棗等,避免生冷食物。
5.生活習慣:注意保暖,適當運動,如慢跑、瑜伽等,促進血液循環。
6.中醫理療:可通過艾灸、泡腳等方式輔助調理。
體寒調理需綜合多種方法,且要持之以恒。用藥和理療都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患者好,陽虛體寒可選用補陽祛寒、溫養肝腎之品,常用藥物有鹿茸、海狗腎、蛤蚧、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蓯蓉、補骨脂、胡桃、杜仲、續斷、菟絲子等,成方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全鹿丸。若偏心陽虛者,桂枝甘草湯加肉桂常服,虛甚者可加人參;若偏脾陽虛者,選擇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腎兩虛者可用濟生腎氣丸。
2019-07-17 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