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龍潺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內科
-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某些血液疾病等。輕微增高且無明顯癥狀時,可先觀察;若增高明顯或伴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08-02 20:42
1.過敏性疾病:常見的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由于過敏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治療通常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鉤蟲感染等。寄生蟲在體內寄生,引發免疫反應,使嗜酸性粒細胞升高。需進行大便寄生蟲卵檢查,確診后使用驅蟲藥,如阿苯達唑。
3.血液系統疾病:如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此類疾病較為罕見,是造血系統異常導致。需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方法復雜。
4.自身免疫性疾病:像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異常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治療以控制原發病為主。
5.惡性腫瘤:某些腫瘤如肺癌、淋巴瘤等,也可能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治療重點在于腫瘤本身的治療,如手術、放化療等。
總之,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原因多樣,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患者好,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當中的一種,嗜酸性粒細胞偏低,一般見于傷寒、副傷寒的早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大手術后也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當嗜酸性粒細胞恢復的時候,表示手術后反應恢復,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多見于過敏、寄生蟲等,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沒有特殊的臨床意義,應該結合其他的一些檢查和臨床癥狀才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2019-07-25 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