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秀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需遵循早期干預原則,以控制炎癥、緩解癥狀、防止關節損傷為主。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及生物制劑等,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9-12-11 08:12
1.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緩解關節疼痛和炎癥,但長期使用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
2.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癥,減少關節腫脹,但不宜長期大量使用,以防副作用。
3.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能抑制免疫反應,延緩病情進展,需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
4.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阿達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精準靶向治療,有效控制炎癥,但成本較高。
5.其他輔助治療:物理治療、康復訓練及健康生活方式調整,輔助藥物治療,提升生活質量。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應個體化,結合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組合,同時重視生活方式的調整,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