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瑾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病研究所
-
血小板減少可能導致出血傾向,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等,常見原因包括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反應、病毒感染等。治療通常在風濕免疫科進行,旨在提升血小板計數,預防和控制出血。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9-12-03 20:10
1. 病因識別:首先需要確定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骨髓造血障礙、藥物(如阿司匹林)或某些疾病(如白血?。┯嘘P。
2.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以抑制免疫系統攻擊血小板;對于激素無效或依賴的病例,可能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
3. 血小板輸注:在嚴重出血或準備手術時,可能需要輸注血小板以快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4. 脾切除術:部分患者由于脾臟過度清除血小板,可能需要進行脾切除手術。
5. 其他療法:對于特定病因,如藥物導致的血小板減少,停用相關藥物后血小板計數可能會恢復。
血小板減少的治療需個體化,關鍵在于找到并處理根本原因?;颊邞襻t囑,定期監測血小板計數,同時注意避免可能導致出血的行為,如劇烈運動。在日常生活中,輕微出血時可采取冷敷等措施,嚴重出血時立即就醫。請務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停止服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