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曾永青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拔罐拔出血泡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拔罐時間過長、罐內壓力過大、皮膚敏感、體內濕邪較重以及操作不當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12-28 13:12
1.拔罐時間過長:若拔罐時間超出正常范圍,如超過20分鐘,容易導致血泡產生。
2.罐內壓力過大:壓力過高會對皮膚造成過度擠壓,引發血泡。
3.皮膚敏感:部分人皮膚較為敏感脆弱,即使正常拔罐操作也可能出現血泡。
4.體內濕邪較重:體內濕氣重時,拔罐可能排出濕氣的同時伴有血泡。
5.操作不當:比如拔罐部位選擇不當或手法不規范。拔罐拔出血泡后,應視血泡大小進行處理。較小的血泡可自行吸收,較大的血泡需消毒后用無菌針頭刺破,放出液體,并涂抹碘伏等防止感染。如情況嚴重,應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