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詹昱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
三級
血液內科
-
血小板減少癥,即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范圍,常見原因包括骨髓功能障礙、免疫性疾病、藥物反應、感染和遺傳因素等,可能導致出血傾向加重。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9-12-06 19:02
1.骨髓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無法產生足夠的血小板。
2.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攻擊破壞血小板。
3.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如奎尼丁、磺胺類藥物可能抑制血小板生成或引起血小板破壞。
4.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感染可直接影響骨髓或引發免疫反應,損害血小板。
5.遺傳因素:如Wiskott-Aldrich綜合征,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癥。
血小板減少癥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出血風險,如牙齦出血、鼻出血,甚至內臟出血。治療需依據具體原因,可能涉及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輸注血小板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