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祎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產科
-
孕婦膽汁淤積,也稱為妊娠期膽汁淤積癥,是一種在孕期常見的肝臟并發癥,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此病癥可能影響膽汁流動,增加膽汁酸水平,對母嬰健康有一定風險。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管理是關鍵。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20-03-30 11:14
1. 癥狀觀察:輕度瘙癢可嘗試非藥物方法緩解,如溫水洗澡,避免刺激性物質。
2. 藥物治療:若瘙癢嚴重,醫生可能會開具膽汁酸降低藥物,如UDCA(熊去氧膽酸)以降低血液中膽汁酸水平。
3. 監測與評估:定期檢查膽汁酸水平和肝功能,以評估病情變化。
4. 產科管理:可能需要提前計劃分娩,以減少對胎兒的風險。
5.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孕婦應對瘙癢帶來的不適和焦慮。
孕婦膽汁淤積的管理需要個體化,嚴格遵循醫生建議,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分娩后,癥狀通常會逐漸改善。重要的是,孕婦在整個過程中要保持與醫生的良好溝通,確保母嬰安全。請務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任何治療決策。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肝內膽汁淤積癥? 肝內膽汁淤積癥是指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膽汁流障礙(如膽管通道梗阻)致使膽汁到達十二指腸的量減少而言。膽汁成分反流入血中,使血液中僅膽汁酸增高而膽紅素正常,稱為膽汁淤積或淤膽,若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增高則稱為膽汁淤積性黃疸。淤膽是指膽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礙,使膽汁成分在血中潴留,包括膽汁酸、膽紅素、膽固醇、ALP同工酶、5’-NT、γ-GT等,脂蛋白也常增高。根據膽汁淤積發生部位不同,通常以肝門為界限分為肝內和肝外膽汁淤積兩大類。病理上肝內膽汁淤積以小葉中央周圍肝內膽汁淤積癥為著,肝外膽汁淤積時膽汁淤積可在葉間膽管見到,肝實質有膽汁漏出。電鏡下有毛細膽管擴張,內有膽紅素管型。臨床上以黃疸與瘙癢、黃瘤、消化道癥狀為其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