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杰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常現絲蟲病,又稱淋巴絲蟲病,是由班氏絲蟲或馬來絲蟲等寄生蟲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所引起的。這種疾病主要影響人體的淋巴系統,引發一系列不適癥狀。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20-03-08 22:08
1. 感染途徑:疾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蚊子,當感染絲蟲的蚊子叮咬人體時,將微絲蚴注入皮膚。
2. 寄生過程:微絲蚴進入人體后,逐漸發育成成蟲,成蟲主要寄生于淋巴管和淋巴結中。
3. 免疫反應:寄生蟲的存在會引發免疫反應,導致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進一步可能導致淋巴水腫和象皮病。
4. 病理影響:長期未治療的絲蟲病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礙,如肝脾腫大,并可能發展至心臟并發癥。
5. 病情進展:嚴重病例中,心力衰竭是主要的危險因素,需要及時干預。
常現絲蟲病的治療主要是抗寄生蟲藥物治療,例如阿苯達唑和伊維菌素,這些藥物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可以有效清除體內寄生蟲。同時,支持性治療如改善淋巴循環、預防感染和處理并發癥也非常重要。預防方面,減少蚊蟲叮咬,提升社區衛生條件,以及定期的篩查和治療項目是控制絲蟲病的關鍵。患者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盡快就醫,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