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鐘娃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乙狀結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良性疾病,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020-03-09 15:56
大多數乙狀結腸息肉可以通過非手術的腸鏡下微創治療,對于較大或有惡性傾向的息肉可能需要手術切除。
1. 腸鏡下息肉切除術:這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通過結腸鏡將息肉切除,包括電切、圈套切除和熱活檢鉗等方式,適用于大部分息肉。
2.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MR):對于較大或深入黏膜下的息肉,可以選擇EMR,將息肉連同部分黏膜一同切除。
3.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PMR):對于更大或更復雜的息肉,EPMR能更徹底地切除息肉,減少復發風險。
4. 手術切除:如果息肉較大或有癌變跡象,可能需要進行部分乙狀結腸切除術,以防止病情惡化。
5. 術后管理與隨訪:治療后,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以監測息肉是否復發,并根據醫生建議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
乙狀結腸息肉的治療選擇取決于息肉的大小、數量、位置以及病理類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類似便秘、腹脹等癥狀,這些通常在治療后會逐漸緩解。重要的是,患者應遵循醫生的指導,定期復查,并注意觀察是否有新的癥狀出現。如果出現持續不適,應及時就醫。由于您的癥狀可能與息肉相關,建議前往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尋求專業診治。
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