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燕 主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白蛋白和球蛋白減少引起下肢水腫可能是藥物因素、營養不良、貧血、糖尿病、肝硬化等原因導致。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情后遵醫囑采取合理的處理方式。 1.藥物因素:如果使用氫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劑,會影響蛋白質的代謝或合成,導致白蛋白和球蛋白減少,從而引起下肢水腫。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或停藥。 2.營養不良:如果體內攝入蛋白質不足,會導致蛋白質的代謝或合成量減少,引起身體水腫,并伴有身體消瘦、乏力等癥狀。建議多攝入雞蛋、牛奶、魚肉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促進癥狀改善。 3.貧血:由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蛋白質的代謝和合成,從而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血管內的液體會滲出到組織間隙,出現身體水腫的情況。可以遵醫囑使用硫酸亞鐵緩釋片、富馬酸亞鐵片等藥物,促進血紅蛋白合成,緩解不適癥狀。 4.糖尿病: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可能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導致血漿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滲出到周圍組織,引起下肢水腫,并伴隨多飲、多尿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格列吡嗪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藥物控制血糖,改善病情。 5.肝硬化: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損,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合成會減少,導致體內水分無法正常循環,容易滲透到皮下組織引起水腫,包括下肢,伴隨癥狀包括腹脹、輕度乏力等。可以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水飛薊素膠囊、還原型谷胱甘肽片等藥物,起到保肝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治療期間要定期到醫院復查,監測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問題。
2024-02-26 1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