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若不治療,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并非一定會發展成胃癌。這取決于多種因素,如幽門螺桿菌的毒力、感染持續時間、個體的遺傳易感性、生活習慣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胃部疾病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1. 幽門螺桿菌的毒力:不同類型的幽門螺桿菌毒力有所差異。某些強毒力菌株可能對胃黏膜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增加癌變風險。 2. 感染持續時間: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胃黏膜反復受到刺激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細胞發生異常的可能性增大。 3. 個體遺傳易感性:有些人的基因特點使得他們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更容易發生胃部病變,進而可能發展為胃癌。 4. 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酗酒、高鹽高脂飲食、飲食不規律等,會協同幽門螺桿菌加重胃黏膜損傷。 5. 并存胃部疾病:若同時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會使病情更復雜,癌變幾率升高。 總之,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不一定直接導致胃癌,但為了降低風險,一旦發現感染,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評估病情并決定是否進行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胃部健康也非常重要。
2024-11-19 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