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鏡檢查后便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腸道黏膜損傷、原有疾病未愈、腸道感染、凝血功能異常、檢查后不當飲食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1.腸道黏膜損傷:腸鏡檢查過程中器械可能會對腸道黏膜造成輕微擦傷或劃傷,導致少量出血。這種情況一般出血量較少,可自行停止。 2.原有疾病未愈:如果本身存在腸道炎癥、息肉、腫瘤等疾病,腸鏡檢查可能會刺激病變部位,引起出血。 3.腸道感染:檢查后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導致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引起出血。 4.凝血功能異常: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缺乏等,腸鏡檢查后易發生出血。 5.檢查后不當飲食:檢查后過早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或劇烈運動,可能會加重腸道負擔,導致出血。 腸鏡后出現便血應引起重視,及時觀察出血量、顏色及伴隨癥狀。若出血量較多、持續不止或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2024-12-03 0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