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麗娟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包括心肌損傷、心臟負荷過重、心律失常、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心室重塑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1.心肌損傷: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導致心肌細胞壞死或功能障礙,影響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 2.心臟負荷過重: 壓力負荷過重:常見于高血壓、主動脈瓣狹窄等,使心肌長期處于過度收縮狀態。 容量負荷過重:如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等,導致心腔容量增加。 3.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增加心肌耗氧量,緩慢性心律失常則影響心臟充盈,均可誘發心力衰竭。 4.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和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導致血管收縮、水鈉潴留等。 5.心室重塑:心肌細胞肥大、凋亡、間質纖維化等改變,使心室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綜上所述,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了解這些機制對于早期診斷、治療和預防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義。患者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專業治療。
2024-12-03 0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