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麗娟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增加,主要由以下因素所致: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過度興奮、心輸出量降低、靜脈回流受阻、水鈉潴留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1. 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心力衰竭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釋放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導致小動脈收縮,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同時促使腎血管收縮,引起腎血流量減少,進而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2.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過度興奮:RAAS激活后,醛固酮分泌增加,促進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導致血容量增加。 3. 心輸出量降低: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心輸出量不足,組織器官灌注減少,機體通過一系列代償機制,如增加血容量來維持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4. 靜脈回流受阻:心力衰竭時,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導致靜脈回流不暢,靜脈壓升高,促使液體向組織間隙滲出,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反射性地引起腎臟潴留水鈉,增加血容量。 5. 水鈉潴留:心力衰竭患者腎臟灌注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同時腎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導致體內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多。 總之,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增加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對于心力衰竭患者,應及時就醫,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改善心臟功能、利尿、擴血管等,以減輕血容量負荷,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03 0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