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卓勝青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主動脈縮窄和多發性大動脈炎在病因、癥狀、檢查方法、治療手段和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1.病因:主動脈縮窄多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胚胎發育異常所致。多發性大動脈炎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免疫紊亂有關。 2.癥狀:主動脈縮窄主要表現為上肢血壓高、下肢血壓低、下肢無力等。多發性大動脈炎可出現發熱、乏力、頭暈、頭痛、肢體缺血等癥狀。 3.檢查:主動脈縮窄通過超聲心動圖、CT 血管造影等檢查明確。多發性大動脈炎常用檢查有紅細胞沉降率、C 反應蛋白、血管造影等。 4.治療:主動脈縮窄輕者可先觀察,重者需手術治療,如主動脈成形術。多發性大動脈炎多采用藥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等。 5.預后:主動脈縮窄經有效治療,預后通常較好。多發性大動脈炎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影響生活質量。 總之,主動脈縮窄和多發性大動脈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均需依據具體情況進行,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
2024-12-03 0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