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明明 主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腎虛不一定會導致腎衰竭,但在某些嚴重情況下,如果腎虛長期得不到有效調理和治療,可能增加腎衰竭的風險。腎衰竭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慢性腎病、高血壓、糖尿病、藥物損傷、感染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1. 慢性腎病是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若病情持續進展,可逐漸影響腎功能。 2. 長期高血壓若控制不佳,會損傷腎臟的小血管,影響腎臟的血液供應和濾過功能,增加腎衰竭的可能性。 3. 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過高,會導致腎臟微血管病變,引起腎功能損害,嚴重時可發展為腎衰竭。 4.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某些抗生素等,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腎損傷,進而引發腎衰竭。 5. 嚴重的感染,特別是泌尿系統感染,若未及時治療,炎癥可蔓延損傷腎臟,導致腎功能下降。 總之,腎虛和腎衰竭雖不能直接劃等號,但都應重視腎臟健康。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03 1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