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明明 主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腎內科
-
長期服用降壓藥一般不會直接引發腎炎,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存在一定風險。這涉及藥物種類、個體差異、基礎疾病、用藥規范、腎臟原有功能等因素。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1. 藥物種類:不同的降壓藥對腎臟的影響不同。例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在雙側腎動脈狹窄等情況下使用可能影響腎功能,但并非直接導致腎炎。而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利尿劑(如氫氯噻嗪)等,通常對腎臟影響較小。 2.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有些人可能本身存在腎臟方面的遺傳易感性,服用降壓藥后可能增加腎臟負擔。 3. 基礎疾病: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會增加腎臟受損的風險,此時長期服用降壓藥可能間接影響腎臟。 4. 用藥規范:不按照醫囑用藥,如自行增減藥量、突然停藥等,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影響腎臟血液灌注,從而損傷腎臟。 5. 腎臟原有功能:本身腎臟功能就不好的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時需要更密切監測腎功能。 總之,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降壓藥,并定期監測腎功能,一般不會因服用降壓藥而引發腎炎。但如果用藥期間出現水腫、蛋白尿、血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
2024-12-03 1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