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頭暈目赤在中醫和西醫的理論體系中有不同的認識。中醫認為可能與肝火上炎、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氣血不足、濕熱內蘊等有關。西醫則可能是高血壓、頸椎病、眼部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等導致。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1. 中醫方面:肝火上炎常因情志不舒、氣郁化火引起,表現為頭暈、目赤腫痛、煩躁易怒等;陰虛火旺多因久病傷陰或熱病后期陰液虧損,可見頭暈、目赤、五心煩熱等;肝陽上亢多因肝腎陰虛,肝陽亢擾,有頭暈、頭目脹痛、面紅目赤等癥狀;氣血不足時,氣血不能上榮頭目,會出現頭暈、目眩、視物模糊等;濕熱內蘊多因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內生濕熱,出現頭暈沉重、目赤腫痛、口苦等。 2. 西醫方面: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佳時,易出現頭暈、頭痛、目赤;頸椎病可能因頸椎病變壓迫血管神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產生頭暈、眼睛不適;眼部疾病如結膜炎、角膜炎等會引起目赤,嚴重時也可能伴隨頭暈;腦血管疾病如腦動脈硬化、腦梗死等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引發頭暈、視力問題;貧血患者因血紅蛋白減少,攜氧能力下降,可導致頭暈、眼花、目赤等。 總之,出現頭暈目赤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通過相關檢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2-04 1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