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手靜止性震顫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副作用以及中毒等。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1.生理性因素:在情緒緊張、焦慮、疲勞或寒冷時,可能會出現短暫的手靜止性震顫,通常在誘因消除后可自行緩解。 2.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病是常見原因之一,其震顫多從一側上肢開始,逐漸波及同側下肢、對側上肢及下肢。特發性震顫多有家族遺傳史,表現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也可伴有靜止性震顫。小腦病變也可能導致震顫,同時還可能伴有平衡障礙、共濟失調等癥狀。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機體代謝亢進,神經興奮性增高,可能引起手靜止性震顫,還會伴有多汗、心悸、消瘦等表現。 4.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等,可能會產生震顫的副作用。 5.中毒:長期接觸汞、錳等重金屬,或一氧化碳、酒精中毒等,可能損害神經系統,導致手靜止性震顫。 總之,手靜止性震顫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出現持續或嚴重的震顫,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2-04 1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