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肌肉萎縮的原因較為復雜,常見的有神經源性因素、肌源性因素、廢用性因素、營養性因素、缺血性因素等。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1. 神經源性因素:當控制肌肉的神經受到損傷,如神經炎、神經損傷等,會導致肌肉失去神經的支配和營養,從而引起肌肉萎縮。例如,格林-巴利綜合征就可能導致神經源性肌肉萎縮。 2. 肌源性因素:肌肉本身的疾病,如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等,會直接影響肌肉的結構和功能,造成肌肉萎縮。 3. 廢用性因素:長期臥床、肢體固定不動等情況,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運動刺激,會逐漸出現萎縮。比如骨折后長時間制動的患者。 4. 營養性因素:身體缺乏某些重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等,會影響肌肉的正常代謝和生長,導致肌肉萎縮。 5. 缺血性因素:肌肉的血液供應不足,如動脈硬化、血管栓塞等,使肌肉組織缺血缺氧,進而發生萎縮。 總之,肌肉萎縮的原因多樣,一旦發現肌肉萎縮的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2-04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