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見于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腦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血液病、梗死后出血、腦淀粉樣血管病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1. 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壁,導致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2. 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發育異常,動脈和靜脈直接相通,局部血管壓力增高,易發生破裂。 3. 動脈瘤:腦動脈壁局部薄弱,形成瘤樣突起,在血壓波動等情況下易破裂。 4.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出血風險。 5. 梗死后出血:腦梗死區域的血管重新恢復血流后,可能會發生出血。 6. 腦淀粉樣血管病:淀粉樣物質沉積在腦血管壁,使血管變脆,易破裂出血。 腦溢血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發病急、病情重。一旦出現頭痛、嘔吐、肢體無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2024-12-04 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