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急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由細菌、病毒、真菌、結核分枝桿菌等病原體引起,患者常出現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意識障礙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其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和預防措施等都十分重要。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1.發病機制:病原體通過血液循環、直接蔓延等途徑侵入腦膜,引發炎癥反應。 2.臨床表現:發熱常高達 39℃以上;劇烈頭痛,多為全頭痛;噴射性嘔吐;頸項強直,頸部活動受限;意識障礙,如嗜睡、昏迷等。 3.診斷方法: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進行檢查,包括常規、生化、病原學檢測等;頭顱 CT 或 MRI 有助于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 4.治療手段:針對病因治療,如細菌感染使用頭孢曲松、萬古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使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同時進行對癥治療,如脫水降顱壓用甘露醇,控制癲癇發作用地西泮等。 5.預防措施:增強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觸感染者;按時接種疫苗,如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等。 急性腦膜炎病情兇險,一旦出現可疑癥狀,應立即就醫,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2024-12-04 2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