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出血性中風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壓、腦血管畸形、動脈瘤、凝血功能障礙、腦淀粉樣血管病等因素引起。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1.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腦血管壁,使其變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2.腦血管畸形:如動靜脈畸形,血管結構異常,易導致出血。 3.動脈瘤:腦動脈壁局部薄弱,形成瘤樣突起,破裂后引發出血性中風。 4.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影響血液凝固,增加出血風險。 5.腦淀粉樣血管病:淀粉樣物質沉積在腦血管壁,使其易破裂出血。 總之,出血性中風危害極大,一旦出現頭痛、嘔吐、偏癱等癥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方法包括控制出血、降低顱內壓、預防并發癥等。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血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以預防出血性中風的發生。
2024-12-10 11:3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