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文青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消化科
-
大腸息肉早期癥狀有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大便形狀改變、黏液便等。 1. 大便習慣改變:原本規律的排便時間、次數等發生變化,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也可能兩者交替出現。 2. 便血:通常為糞便表面帶血,顏色鮮紅或暗紅,量一般較少,容易被誤認為是痔瘡出血。 3. 腹痛:程度和性質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臍周,疼痛不劇烈,呈間歇性發作。 4. 大便形狀改變:正常大便應為圓柱形,若息肉較大,可能壓迫糞便,使大便變細、變扁或有凹槽。 5. 黏液便:腸道受到息肉刺激,分泌的黏液增多,隨糞便排出,表現為大便表面附有黏液。 大腸息肉早期癥狀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視。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情加重。
2025-04-09 09:5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是指一類從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大多見于直腸和乙狀結腸。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大腸息肉惡變率大概是為10%。大便中粗渣和異物及其他大腸息肉的病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最終可形成腸息肉狀突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