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芳 醫師
本溪胎記醫院
其他
正畸科
-
腳發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外傷感染、甲溝炎、腳氣繼發感染、痛風性關節炎、丹毒等。 1.外傷感染:腳部受傷后,細菌侵入傷口可導致發炎。表現為傷口紅腫、疼痛、滲出。處理需清潔傷口、消毒、包扎,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甲溝炎:多因指甲修剪不當、嵌甲等引起。癥狀為甲溝紅腫、疼痛,嚴重時有化膿。早期可熱敷、外用百多邦,感染嚴重時需口服抗生素或手術切開引流。 3.腳氣繼發感染:腳氣未得到有效治療,搔抓后破損易引發感染。常有瘙癢、水皰、糜爛等。治療包括外用抗真菌藥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同時抗感染治療。 4.痛風性關節炎: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腳部關節,可導致炎癥。關節劇痛、紅腫、發熱。治療需控制尿酸,如服用非布司他、別嘌醇,急性發作時可使用秋水仙堿、依托考昔。 5.丹毒: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皮膚紅腫、發熱、疼痛。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如青霉素、頭孢曲松鈉。 腳發炎后應注意休息,保持腳部清潔干燥,避免擠壓。如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2-02 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