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出生男性長期怕冷多方治療無果怎么辦
我是廣東梅州人,63年生,男性,身高166cm,體重52kg。我有非常怕冷而久治不好的怪病,此病睡眠時特別明顯。
大約十年前就比同齡人怕冷,最近這五年加速加重。這病癥一直困擾著我,有時冬天蓋二張大棉被加熱水壺都覺得冷。夏天出差,同伴要開空調,我受不了,叫服務員多拿棉被。其實,當我覺得冷睡不著時,摸摸老婆或同伴的身體,發現他們的體溫都比我低很多。到了秋天,我要穿秋衣褲,其他同事還穿短袖衣服,手摸他的胳膊,感覺他冷我熱。04年4月三亞西島,會水的同伴游得歡;我下水后覺得冰冷刺骨,游不到10分鐘感覺神志不清而趕快上岸。
白天感覺冷時必須盡快添衣服,不然便會出現頭痛、發燒、嘔吐等癥狀。 2
睡覺時,衣物不夠便不能入睡,即使很困也似睡非睡,此時心跳加速,好像心臟要蹦出來。有時即便睡著,醒來時全身是汗,并感覺到心跳很快很有力。幾分鐘后汗止,心跳平靜,并出現發燒、頭痛等癥狀,要服撲熱息痛或百服寧。
這幾年大便軟不結團塊。吃油煎炸的食品不上火。每月都會得幾次風寒癥。我飯量偏小,厭飲水, 喜甜食。
曾做過多次檢查都未發現異常:血常規、二對半、甲功五項、X光片腦垂體、B超腎上腺。
梅州治療無果后,多次到省級醫院求醫。 H*JFK px
2005年8月,廣州武警醫院內科檢查。性激素6項正常,皮質醇1190(偏高)。
后來,又分別去了中醫館、省中醫院、中醫藥大學。 有說是腎陽虛,服五子衍宗丸金匱腎氣丸,還服了很多中藥湯劑,病情加重。每次服藥后都會感覺冷從骨中生,難受﹗這時即便是開著電熱氈,穿幾套厚衣服蓋二張大棉被都覺得冷。 有說是神經官能癥,服藥后胃疼拉稀無改善。 有說是脾腎陽虛,服桂附理中丸病情加重。 有說是脾虛,服歸脾丸無效。 有說是氣血兩虛,2005年12月初服十全大補丸,醒來時不出汗, 再服也不能改善怕冷癥狀,還要穿多蓋厚。 有說是表虛不固,2006年6月9日起服玉屏風顆粒和十全大補丸及陳夏六君子丸三個月,病癥明顯好轉。白天泌汗增加;有了一點夏天炎熱的感覺;盛夏不蓋棉被己能入睡;風寒癥三個月沒出現。但病情反復沒能根除,黎明時分醒來經常并伴有心跳快和少量出汗,大便仍軟。 有說是營衛不和,用四逆玉屏風和桂枝湯4劑無效:制附子45(先煎2小時),鎖陽15,干姜20,生甘草15,防風15,大棗20枚,白術30,黃芪60,桂枝15,白芍30,生姜30,山萸肉20,巴戟天15,砂仁15(后下),龜板10,麥牙糖30(溶于劑中),分3天6次溫服。 有說是脾腎陽虛,先后天之陽氣都不足,服附子理中丸,第二周和第三周先后出現流清稀鼻涕和牙根松動等上火的感覺,第四周后癥狀消失,然而,服到第10周也未見效果。 有說是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肝氣結郁,2007年1月15日起服方15劑無效:附子(先煎)15,肉桂6,干姜9,桂枝15,黃芪30,黨參15,麥芽24,枳實10,白術10,防風10,白芍30,甘草9,茯神15,法半夏15,木香6,柴胡10,日2次。
現在,我己找到對付盜汗癥和風寒癥的辦法,那就是癥狀出現時服用幾次十全大補丸或玉屏風顆粒,可是仍很怕冷(厭飲便溏不會上火)。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焦增綿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長期怕冷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內分泌失調、血液循環問題、神經系統異常、營養缺乏、心理因素等。 1.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影響身體代謝,導致產熱不足。可通過甲功五項等檢查明確。 2.血液循環問題:血管狹窄、血液黏稠度高等影響血液循環,使肢體遠端供血不足,熱量難以到達。血管超聲等有助于診斷。 3.神經系統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能對體溫調節產生影響。神經電生理檢查可輔助診斷。 4.營養缺乏:如維生素 B12、鐵、蛋白質等攝入不足,影響能量代謝和產熱。相關血液檢測能明確。 5.心理因素:長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可能導致對溫度的異常感知。心理評估可判斷。 6.其他: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腎炎、慢性感染等也可能有類似表現。 長期怕冷且多方治療效果不佳,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可能因素,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以明確病因,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024-12-04 2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興明
重慶市腫瘤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學實驗室
-
長期怕冷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體質因素、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問題、血液循環不良、慢性疾病等。 1.體質因素:個人體質虛寒,基礎代謝率低,產熱不足,易感覺寒冷。可通過適當運動,如慢跑、太極拳等增強體質。 2.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影響激素分泌和代謝,導致怕冷。需檢查甲狀腺功能,確診后補充甲狀腺素。 3.神經系統問題: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影響體溫感知和調節。可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 4.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狹窄、血液黏稠等影響血液流動和熱量傳遞。改善方法包括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必要時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滴丸、血塞通等。 5.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貧血、慢性腎炎等,也會引起怕冷。針對原發病治療,如貧血補充鐵劑、維生素 B12 等。 長期怕冷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12-04 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