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位要穴被點中后的癥狀及原理是什么
我很喜歡寫小說,但我最近對小說里點穴之類的事情很感興趣,所以想找了些這類的資料,然后準備寫寫,所以想請大家幫幫忙,我有急用
這是以下找到的資料,但有點搞不清楚,想問大家:
一。頭頸部位要穴(9個)
1。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后頭頂)
經屬: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 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寸處。(眉心向上入發際)
經屬:督脈,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匯。被擊中后頭暈腦漲。
3。 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一寸處。(同眼保健操)
經屬:寄穴,被點中后頭昏、眼黑耳鳴。
4。 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太陽穴后下方,耳中上方,摸之有凹陷感)
經屬: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后,耳鳴頭暈倒地。
5。 睛明穴
位置: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同眼保健操)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
6。 人中穴
位置:人中溝偏上(鼻子和嘴唇中間偏上2\3處)
經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
7。 啞門穴
位置: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接凹陷處。(后腦勺連脖子處中心線)
經屬: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 風池穴
位置:我暈~~~~~ (耳后后腦勺與脖子交接處,啞門穴與耳朵中間1\2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昏迷不醒。
9。 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后氣滯血淤、頭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素英 主任醫師
瑞麗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骨科
-
頭頸部位的一些要穴被點中后,會產生不同的癥狀,這涉及穴位的經絡歸屬、生理結構等。包括百會穴、神庭穴、太陽穴、耳門穴、睛明穴、人中穴、啞門穴、風池穴、人迎穴等。 1.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屬督脈。被點中后可能因影響腦部氣血運行,導致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穴:在頭前部入發際五寸處,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匯。被擊中后可能因經絡氣血受阻,出現頭暈腦漲。 3.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一寸處。此穴被點中后,可能影響局部神經和血管,導致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被點中后,可能因干擾耳部的氣血和經絡,造成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眼內眥角上方 0.1 寸處。由于其為多脈之會,被點中后易引起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于人中溝偏上。被點中后,可能因氣血紊亂,導致頭昏眼花。 7.啞門穴:在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接凹陷處。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可能造成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耳后后腦勺與脖子交接處。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易導致昏迷不醒。 9.人迎穴:喉結旁開 1.5 寸,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后可能因氣滯血瘀而出現頭暈。 總之,這些穴位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作用,被點中后的癥狀反映了穴位與身體各部位的緊密聯系。但需要注意,點穴一說多存在于武俠小說等虛構作品中,現實中并無科學依據證明其效果。
2024-12-01 16: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蘇哲坦 主任醫師
海南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頭頸部位有多個要穴,被點中后會出現不同癥狀,這涉及穴位的生理結構和神經分布等。主要包括百會穴、神庭穴、太陽穴、耳門穴、睛明穴、人中穴、啞門穴、風池穴、人迎穴。 1.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屬督脈。被點中會導致腦暈倒地不省人事,因其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影響腦部供血和神經功能。 2.神庭穴:在頭前部入發際五寸處,屬督脈。被點中后頭暈腦漲,是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交匯之處,受刺激影響氣血運行。 3.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一寸處。被點中會頭昏、眼黑耳鳴,此處穴位與眼部和耳部的神經關聯密切。 4.耳門穴: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被點中后耳鳴頭暈倒地,因其與耳部神經和血管關系緊密。 5.睛明穴:眼內眥角上方 0.1 寸處。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是多脈交匯之所,影響眼部和腦部功能。 6.人中穴:人中溝偏上處。被點中后頭昏眼花,此穴位與面部神經和血管分布有關。 7.啞門穴: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接凹陷處。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因其與延髓中樞關聯重大。 8.風池穴:耳后后腦勺與脖子交接處。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昏迷不醒,與腦部神經和血管相關。 9.人迎穴:喉結旁開 1.5 寸。被點中后氣滯血淤、頭暈,影響氣血流通。 總之,這些穴位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作用,被點中后的癥狀反映了穴位與身體各部位的緊密聯系。但需注意,點穴在現實中并非輕易能實現,多存在于武俠小說等虛構作品中。
2024-12-02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