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穿報告顯示的情況是否已纖維化及激素能否抑制
以下是我的腎穿報告,請問腎臟已經開始纖維化了嗎?現在激素已經減到了2顆,能抑制纖維化嗎?
腎臟活檢組織學報告(送檢日:2008-12-30)
光鏡所見:取材為1條皮質腎組織.21個腎小球中1個球性廢棄,2個節段硬化.余小球細胞數為90-110個/球,節段輕度系膜增生,系膜區不寬,部分臟層上皮細胞腫脹,顆粒變性.袢開放尚可,節段袢扭曲,節段袢扭曲,節段袢與囊壁粘連.囊壁節段增厚,分層,部分壁層上皮細胞增生.PASM-Masson:陰性.腎小管間質急性病變輕度,小管上皮細胞輕度顆粒變性,小灶性小管細胞扁平,刷狀緣脫落,管腔內少量紅細胞,蛋白和顆粒管型.間質性增寬,水腫,散在浸潤細胞.間質小動脈偶見內皮細胞增生.
小結:符合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待電鏡觀察足細胞.
電子顯微鏡報告:(2009-1-5)
1. 腎小球系膜細胞局部增生,核異形.
2. 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增生,內皮下血管基底膜疏松,基底膜內局部有花斑狀結構,“蟲蝕”樣結構.血管基底膜厚薄不均(內皮下)
3. 毛細血管基底膜輕度增厚.
4. 局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泡沫改變.
5. 臟上上皮細胞增生,多核(常見),胞漿內有脂滴.臟上上皮足突完全融合.
6. 臟上上皮細胞足突及血管內皮細胞均微絨毛改變.
熒光檢查報告:
特點描述:腎小球:冰凍切片見11個腎小球,其中2個硬化球,熒光染色IgA ,節段分布,少量呈顆粒樣沉積于血管袢,IgM ,彌漫分布,呈顆粒樣沉積于系膜區和血管袢,硬化球C3滲出陽性,IgG,C3,C4,Clq陰性;
腎小管:小管基膜未見免疫復合物,補提沉積;
血管壁:部分間質血管見補體C3沉積;
管型:陰性.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宗林 副主任醫師
海南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內科
-
根據您提供的腎穿報告,目前腎臟有一定的病變,但不能簡單判定已出現纖維化。激素減至 2 顆對病情的作用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評估,包括腎小球的損傷情況、間質炎癥程度等。 1. 腎小球病變:報告中提到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部分腎小球廢棄和硬化,這是腎臟損傷的表現之一,但不足以直接認定為纖維化。 2. 系膜細胞和內皮增生:系膜細胞局部增生及內皮增生,提示腎臟的病理改變,可能影響腎臟功能。 3. 基底膜異常:基底膜的增厚、疏松及花斑狀、“蟲蝕”樣結構,反映了腎臟的結構異常。 4. 上皮細胞變化:臟上上皮細胞增生、多核、胞漿內有脂滴及足突完全融合等,表明上皮細胞功能受損。 5. 免疫復合物沉積:熒光檢查顯示的免疫復合物分布,提示免疫反應參與了腎臟損傷。 6. 間質炎癥:腎小管間質的急性病變、水腫和散在浸潤細胞,表明存在炎癥反應。 綜合以上情況,需要進一步結合臨床癥狀、腎功能指標等綜合判斷是否已纖維化。激素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炎癥和免疫反應,但具體效果還需密切監測和評估。建議您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注意休息和飲食。
2024-12-04 12: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根據您提供的腎穿報告,目前腎臟存在一定病變,但不能明確已發生纖維化。激素減至 2 顆對抑制病情進展可能有一定作用,但還需綜合判斷。腎臟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免疫因素、炎癥反應、遺傳因素、代謝紊亂和血流動力學異常等。 1.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可導致免疫復合物沉積,損傷腎小球。 2. 炎癥反應:炎癥細胞浸潤和炎癥介質釋放會加重腎小球損傷。 3. 遺傳因素:部分基因變異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4. 代謝紊亂: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可影響腎臟功能。 5. 血流動力學異常:腎臟血流灌注異常會影響腎小球濾過功能。 綜合來看,對于您的情況,需要密切監測腎功能指標,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如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勞累等。
2024-12-04 1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