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立康 副主任醫師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內一科
-
匐行疹是一種由寄生蟲幼蟲在皮膚內移行引起的疾病。治療方法包括局部治療、全身治療和預防措施等。是否必須就醫取決于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個人意愿等。 1. 疾病原理:匐行疹通常是因動物鉤蟲類幼蟲如犬鉤蟲、貓鉤蟲等侵入皮膚而發病。幼蟲在皮膚內移行,形成蜿蜒的線狀損害。 2. 局部治療:可外用 15%噻苯達唑混懸液,涂抹在皮損處。也可用液氮冷凍治療,使幼蟲死亡。 3. 全身治療:口服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等藥物,能有效殺滅幼蟲。 4. 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可能攜帶寄生蟲的動物。在戶外活動時,做好防護,減少皮膚暴露。 5. 就醫建議:如果皮損面積較大、癥狀嚴重、自行治療無效或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總之,匐行疹需要及時處理,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做好預防工作,降低患病風險。
2024-12-02 19:4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匐行疹? 匐行疹(皮膚游走性幼蟲疹)是鉤蟲引起的皮膚感染,幼蟲常生活在溫暖潮濕的泥土內。幼蟲侵入皮膚后數小時即出現癥狀。幼蟲在皮內移行,開始局部自覺微癢,亦有呈現較硬小腫塊者,隨著蚴蟲在皮下移動,皮膚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條索狀者。用噻苯達唑溶液涂于患處治療有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