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寶輸液異常,能否化驗剩余藥液成分及危害?
年齡:2 性別:女 主要癥狀:我想咨詢一下,一2歲寶寶(女)因感冒發燒到醫院治療,2011年1月27日在醫院掛最后一瓶維生素吊水1個小時后,寶寶出現嘔吐、嘴唇發青癥狀。經檢查醫院配置的維生素水是一種黃色的液體,給寶寶開藥方的醫生確認藥方無誤,并按藥方配置維生素水應是無色的,因此可以確認是護士在配置維生素水時弄錯了至少一種藥劑,導致配置的混合藥劑為黃色液體。我想知道有沒有地方,能不能通過化驗剩余黃色藥劑來確定它的具體成分,以及可能對寶寶產生的明顯的和潛在的傷害?還有能不能通過我的描述給出可能的藥劑成分。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萌 副主任醫師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普通外科
-
2 歲女寶輸液后出現異常,能否化驗剩余黃色藥液成分及評估可能的危害,這涉及多方面因素,如藥物性質、檢測技術、潛在危害表現、醫療流程和法律責任等。 1. 藥物性質:不同藥物的化學性質差異大,有些易檢測,有些則復雜。如常見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其成分相對明確,檢測較容易;而一些復合制劑可能更難。 2. 檢測技術:目前有多種先進的檢測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譜法、質譜法等,但并非所有醫院都具備全面的檢測能力。 3. 潛在危害表現:可能對寶寶的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如藥物性肝損傷;影響消化系統,出現惡心、嘔吐等;還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如皮疹、呼吸困難。 4. 醫療流程:需要醫院相關部門介入,封存剩余藥液,按規定流程送檢。 5. 法律責任:若確定是醫療失誤,相關責任方需承擔相應責任。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通過專業的檢測和評估來確定藥液成分及可能的危害,并依法依規處理。
2024-12-05 0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