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厭學、自我否定等行為如何應對
厭學,聽不進父母的。認為自己沒用,不和人交流,喜歡寵物。白天睡覺,晚上獨自看電視。晚上出去未歸,第二天才看到人。怎么辦,考不上高中,又無法工作。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漢 主任醫師
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
三級
兒科
-
青少年出現厭學、自我否定、社交障礙、作息紊亂等情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心理壓力、家庭環境、神經發育、內分泌失調、精神疾病等。 1.心理壓力:學習壓力過大、考試焦慮等可能使青少年產生逃避心理。應引導其正確看待學習成績,通過運動、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壓力。 2.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家庭關系不和諧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家長要營造溫暖、理解的家庭氛圍,多與孩子溝通。 3.神經發育:青少年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可能導致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較弱。可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作息來促進大腦發育。 4.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波動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保持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有助于調節內分泌。 5.精神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等也可能有這些表現。若懷疑,需及時就醫,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總之,對于青少年出現的這些問題,家長和社會應給予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心態,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2024-12-04 18: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青少年出現厭學、不聽父母話、自我否定、社交退縮、作息紊亂等情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心理問題、家庭環境、學校壓力、生理變化、社會影響等。 1.心理問題:青少年可能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如焦慮、抑郁等,導致厭學和行為異常。可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來緩解。 2.家庭環境:不和諧的家庭氛圍、過高的父母期望等都可能影響孩子。家長要改善教育方式,營造溫暖支持的家庭環境。 3.學校壓力:學業負擔重、同學關系緊張等學校因素也不容忽視。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 4.生理變化:青春期身體和大腦的發育變化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保證充足睡眠、合理飲食和適度運動有助于調節。 5.社會影響:不良的社會風氣、網絡不良信息等也可能產生負面作用。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合理使用網絡。 對于出現這些問題的青少年,家長和老師要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情況嚴重,應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2024-12-05 01:4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電視眼病? 電視發出的紅外線、激光束等對人眼的刺激,使眼瞼紅腫,球結膜充血,眼球干痛,嚴重者可使角膜,結膜損傷,影響睡眠和食欲。長期看電視會大量消耗視網膜中的視紫質,使視力明顯下降,甚至引起視網膜萎縮、近視眼、夜盲、青光眼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