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軍明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外一科(肝膽胰外科)
-
膽囊切除后,可能會在消化功能、營養吸收、膽管功能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但多數患者可逐漸適應。同時,術后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2-06-12 13:29
1.消化功能改變:膽汁無法儲存和濃縮,進食高脂食物后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2.營養吸收: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的吸收。
3.膽管代償:膽管可能會代償性擴張,以部分替代膽囊功能。
4.結石復發風險:有小概率在膽管形成新的結石。
5.手術并發癥:如出血、感染、膽瘺等,但發生率較低。
總體來說,雖然膽囊切除后可能帶來一些變化,但只要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多數患者能恢復良好。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井長信 主任醫師
榆林市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膽囊具有濃縮、貯存和排空膽汁,從而起到調節膽道內壓力的作用,膽囊切除后這些功能消失,肝臟分泌的膽汁持續不斷地流入十二指腸,這樣,在消化階段會顯得流入腸道的膽汁不夠,而在非消化階段,流入腸道的膽汁不能發揮其作用。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代償,膽管會代償性增粗,部分代替膽囊功能,膽總管下端的括約肌也會出現持久而有節律的關閉或開放,以適應消化的需要。因此,部分病人膽囊切除術后早期對脂肪消化的耐受性差,經過一段時間后會逐步改善。事實上,有不少病人術前膽囊已無功能或功能下降,病變膽囊會影響病人的消化功能,還會發生膽絞痛或急膽發作,甚至癌變,這種病人膽囊切除后,不但不會出現術后消化功能不好,反而切除病變膽囊而改善了消化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少數病人膽囊切除后,可能出現膽汁返流性胃炎,臨床上為數不多,藥物治療效果較好。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研究表明,膽囊切除后有增加大腸癌發生率的可能性,但發生率不高,可不必驚慌。 膽囊切除后,短時間里可能會有一引起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代償即如常人一樣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對人體健康沒有什么重大的影響。 膽汁在人體內的作用:
2012-06-12 13:52
1.膽汁內復雜的成分決定了它的功能的多樣性。膽道內流動的膽汁,其主要成分為水份
(97%),其次是膽鹽、膽固醇、少量脂肪、膽紅素和卵磷脂等
(3%)。其生理作用有:
(1)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膽鹽可以將食物中的大塊脂肪分解成較小的、容易消化的脂肪球,而且可以和脂肪結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微粒,促進脂肪吸收。這就好比洗衣服時要用肥皂一樣,衣服上的污垢用清水很難洗掉,而肥皂和它結合后可溶解于水,從而容易被清除。 此外,膽鹽可以激活胰腺脂肪酶原,促使胰液中的大量無活性的胰脂肪酶原轉化為有活性的胰脂肪酶,參與食物消化過程,加速脂肪水解。
(2)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如果腸道缺乏膽汁,如膽總管結石梗阻,導致梗阻性黃疸時,這些維生素就會缺乏,產生相應的疾病。如維生素k缺乏導致凝血功能障礙。
(3)膽汁可促進鐵和鈣在腸道的吸收,有助于防止膽汁缺乏性貧血。
(4)維持膽汁酸、卵磷脂和膽固醇三者之間的合理比例,可使膽汁內各種成分處于一種可溶狀態,一旦三者之間的比例失調,就會形成膽固醇結石。
(5)膽汁為弱堿性分泌物(ph值7.4),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可以中和胃酸,避免胃酸對十二指腸壁的刺激,防止潰瘍病的發生。
(6)膽汁是最有效的利膽劑,膽汁中的膽鹽被腸道吸收,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