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宏杰 主任醫師
河南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外科
-
隨著卵巢的周期性變化,生殖器其他部分也產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其中以子宮內膜的變化最為顯著。 在卵巢周期中,當卵巢內有卵泡發育及成熟時,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出現增生現象即增生期內膜:排卵后,在卵巢黃體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宮內膜有分泌現象即分泌期內膜;卵巢內黃體退化后,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減少,子宮內膜失去了支持出現壞死和剝落,表現為月經來潮,此時稱月經期內膜。 增生期:月經后上皮細胞開始從內膜腺體的斷端增生,向上覆蓋子宮粘膜的表面,約在月經周期第5~9天時,子宮內膜很薄,腺體散在、稀疏、腺管狹窄而直,腺腔面平整。在月經周期第10~14天,內膜變厚呈波紋狀,腺體及間質明顯增生,腺體數目增多。 分泌期:在月經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內膜繼續增厚,腺體進一步增大與彎曲。約在月經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內膜出現高度分泌活動,腺體的彎曲與擴張達到高峰。分泌晚期時,子宮內膜的厚度約為5~6mm。 月經前期:約在月經周期第25~28天即排卵后11~14天,相當于黃體的退行期。腺體及腺上皮細胞開始縮小、變性、分泌物干涸,表現為一種衰竭現象,內膜的厚度減少1/5~1/3。在月經開始前4~24小時,內膜螺旋小動脈出現局部痙攣性收縮,使痙攣遠端的內膜因缺血而壞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繼而血管擴張,血液從斷裂的血管流出。 月經期:約在月經周期第1~4天,主要變化為內膜的出血與脫落。繼之,從基底開始修復內膜,由血管斷端長出新血管.
2012-07-18 1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