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女性月經量少且痛經是否正常
年齡:20 性別:女 每次來月經量都很少,第一天的時候會痛經,有時疼得挺厲害,直起身子都難受,來一點點的量,第二天量要稍微多一點,然后第三天量就少了,甚至有時候就沒有了,基本上第三天就沒有了,這個正常嗎?平常比較少病,我就是跟一些姐妹閑聊的時候,發現自己月經量少,不知是怎么回事?會不會影響將來生小孩啊?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單一或聯合的周期治療,也可用中藥治療。
2024-12-02 18: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季必宏 副主任醫師
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乙等
普外科
-
20 歲女性月經量少且痛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內分泌失調、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病變、精神心理因素、營養不良等。 1. 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導致月經量少和痛經。可通過性激素六項檢查明確,治療上可能會使用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等藥物。 2. 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體積較小或形態異常,影響月經血的排出和子宮內膜的生長,從而出現上述癥狀。通過 B 超等檢查可診斷,必要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3. 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等,會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功能。確診常依靠宮腔鏡檢查,治療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或宮腔鏡手術。 4. 精神心理因素:長期壓力大、焦慮、抑郁等,可能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需要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5. 營養不良:過度節食、挑食等導致身體營養缺乏,影響月經。應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總之,20 歲女性出現月經量少且痛經的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有助于月經的正常。
2024-12-02 18: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陶細愛 主管護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痛經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確,沒有一個理論能全面解釋此癥候群。不同的患者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考慮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平日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做好經期心理、衛生宣教工作。痛經時臥床休息,可以熱敷下腹部。
2024-12-02 18: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湯小湄 副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產科
-
您好,月經量少屬于月經不調。可以做內分泌檢查一下,可服用烏雞白鳳丸調理治療密切觀察祝您健康。
2024-12-02 18:1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虞蘭蘭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20 歲女性月經量少且痛經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發育不良、婦科炎癥、精神壓力、營養不良等有關。是否影響生育需綜合判斷。 1.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影響子宮內膜的增生和脫落,導致月經量少。可通過激素六項檢查明確,治療上可能使用雌二醇、黃體酮等藥物。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過小或形態異常,影響經血排出和子宮內膜生長,造成月經量少。一般通過 B 超檢查診斷,治療方法因病而異。 3.婦科炎癥: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炎癥刺激,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受損,引起月經異常。需進行婦科檢查和病原體檢測,常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甲硝唑等治療。 4.精神壓力: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會影響內分泌,導致月經失調。應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5.營養不良:過度節食、挑食等導致營養缺乏,影響身體機能,包括月經。要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 月經量少且痛經的原因較為復雜,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2024-12-03 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