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歲女性乙狀結腸息肉是否要切除及手術風險
女49歲來自河南患者49歲,女。去年冬天去醫院做腸鏡,發現有乙狀結腸息肉。診斷描述:肛緣可見鋸齒狀皮膚皺襞及外痔突起,肛管可見縱型肥大的肛柱、肛竇及混合痔突起,呈緊張樣表現。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黏膜充血水腫,血管紋理不清。距肛門約40厘米處可見圓形腫物突起,呈亞蒂,周圍黏膜輕度糜爛,直徑約0.5厘米左右。曾經的無想這個息肉需要切除嗎?這個手術有危險性不,在縣級醫院做可以不?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國棟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肛腸外科
-
乙狀結腸息肉是否切除需綜合判斷,手術有一定風險,但通??煽?。風險包括出血、感染、穿孔等。手術選擇應考慮醫院條件、醫生經驗、患者身體狀況等。 1.息肉性質:若息肉為腺瘤性或有惡變傾向,應切除。 2.患者癥狀:如頻繁腹痛、便血等,切除更有益。 3.醫院條件:縣級醫院若具備成熟的腸鏡技術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可進行手術。 4.醫生經驗:經驗豐富的醫生能降低手術風險。 5.患者身體狀況:無嚴重基礎疾病,能更好耐受手術。 總之,對于乙狀結腸息肉的處理,應綜合多方面因素權衡。建議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4-12-04 12: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尤津 副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咽喉科
-
49 歲女性發現乙狀結腸息肉,是否需要切除應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如息肉大小、形態、癥狀、病理結果及患者身體狀況等。手術存在一定風險,但通常在可控范圍內。 1.息肉大小:直徑約 0.5 厘米的息肉,相對較小,但仍需結合其他情況決定是否切除。 2.息肉形態:亞蒂狀息肉有一定惡變可能,需謹慎評估。 3.癥狀表現:若已引起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切除的必要性增加。 4.病理結果:通過病理檢查明確息肉性質,若為腺瘤性息肉,惡變風險較高,一般建議切除。 5.患者身體狀況:若患者身體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更有利于進行切除。 總之,對于乙狀結腸息肉是否切除,應綜合考量上述因素。手術雖有風險,但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多數能將風險降至較低水平。建議患者與醫生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后做出決策。
2024-12-04 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