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術后 9 年現骶尾部肉瘤如何治療
9年前罹患子宮內膜癌,子宮及附件全切,淋巴清掃術,后放療一個月,今年五月發現骶尾部皮膚下有腫塊,行骶尾部腫塊切除術,術中所見骶尾骨淺面可及5*5cm 囊實性腫塊,較固定,表面欠光滑,內容黃褐色絮狀物,包膜尚完整,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手術距腫塊2cm完整切除腫塊及周圍組織,骨膜表面可見完整,但主刀醫生不能確定是否累及骨膜. 病理會診意見: 骶尾部中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Myxofibosarcoma grade II). 免疫組化切片示瘤細胞CD10 , 部分a-SMA , 提示梭形細胞具有纖維母細胞分化 目前已出院,身體狀況良好! 目前術后一月有余,目前上級醫院咨詢到認為手術醫院手術范圍可能偏小,建議行放射治療。 但家屬考慮到目前病情是放療的后遺癥,您能否給一些更好的治療建議。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繼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科/胸部腫瘤內科
-
子宮內膜癌術后 9 年出現骶尾部中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治療方法需綜合考慮患者情況,包括腫瘤特征、手術情況、身體狀況等。常見治療方式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1. 手術治療:若手術范圍偏小,可能需要再次評估,考慮擴大切除范圍以降低復發風險。 2. 放療:對于手術未能完全清除腫瘤細胞或存在高復發風險的情況,放療可抑制腫瘤生長。 3. 化療:常用藥物有多柔比星、異環磷酰胺、達卡巴嗪等,有助于控制腫瘤進展。 4. 靶向治療:通過針對腫瘤特定靶點的藥物,如貝伐珠單抗等,精準打擊腫瘤細胞。 5. 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等,激發自身免疫系統對抗腫瘤。 綜合多種治療手段,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策略,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4-12-03 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