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世能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吃完東西后出現嘔吐的情況,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消化不良、胃潰瘍以及顱內壓增高等。不同病因下,嘔吐的表現和伴隨癥狀各異,需仔細甄別。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3-09-17 22:25
1.急性胃炎:常見于進食不潔食物后,胃黏膜受到刺激引發炎癥,表現為餐后即刻嘔吐,可能伴有腹痛、惡心等癥狀。
2.食物中毒:食用了含有細菌、病毒或其毒素的食物,引起劇烈嘔吐,常伴有腹瀉、發熱等反應。
3.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滯留時間過長,未能充分消化,導致餐后不適,表現為脹氣、噯氣、嘔吐等。
4.胃潰瘍:胃黏膜受損形成潰瘍,進食后食物刺激潰瘍部位,引發疼痛和嘔吐。
5.顱內壓增高:腦部疾病如腫瘤、腦水腫等導致顱內壓力升高,可引起嘔吐,特點是餐后或非餐后均可發生,且嘔吐劇烈,常伴有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
面對嘔吐癥狀,胃鏡檢查有助于評估胃部狀況,如炎癥、潰瘍等病變,而CT檢查則能更全面地觀察腹部乃至頭部的異常,如消化道畸形、顱內病變等。兩者各有側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手段至關重要。若癥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由專業醫師根據病史和檢查結果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