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穗琳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龜頭炎治療后出現脫皮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導致,包括炎癥消退、藥物反應、局部干燥、感染未完全控制、個體差異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3-09-23 20:36
1. 炎癥消退:炎癥減輕時,受損的皮膚組織更新,可能出現脫皮,這通常是病情好轉的表現之一。
2. 藥物反應:某些消炎藥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短暫性刺激,導致脫皮。
3. 局部干燥:治療期間龜頭皮膚水分丟失,容易干燥脫皮。
4. 感染未完全控制:若炎癥尚未徹底清除,也可能有脫皮,同時可能伴有紅腫、瘙癢等癥狀。
5.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皮膚恢復能力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在治療后出現脫皮。
一般來說,龜頭炎治療后短時間內出現的輕微脫皮現象,如無其他異常,可先觀察。但如果脫皮持續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復診,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治療期間要保持龜頭局部清潔,避免刺激,穿寬松內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