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娜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晚上八點后不宜進食,主要是因為此時身體的代謝率下降,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若進食易造成能量過剩,增加肥胖風險。此外,晚餐過晚還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加重胃腸道負擔,長期如此,對心血管健康不利,甚至提升患糖尿病的風險。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3-11-22 21:41
1.代謝率下降:人體在夜間代謝率較白天低,能量消耗減少,若晚餐過晚,食物中的能量無法充分消耗,容易轉化為脂肪儲存。
2.消化負擔加重:晚上進食,尤其是油膩或高熱量食物,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影響消化,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等問題。
3.睡眠質量受損:晚餐過晚,食物尚未完全消化即入睡,可能引起不適,影響深度睡眠,長期以往,睡眠質量下降,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
4.心血管健康風險:研究顯示,晚餐時間過晚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可能是因為夜晚進食導致的胰島素抵抗和炎癥反應增強。
5.糖尿病風險提升:不規律的進食習慣,尤其是晚餐過晚,可能干擾身體的血糖調節機制,長期下去,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鑒于上述原因,建議盡量在晚上七八點前完成晚餐,選擇低脂、高纖維的食物,適量進食,以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饑餓感強烈,可以選擇少量、健康的夜宵,如酸奶或水果,但避免高糖、高脂肪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