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躍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脾胃濕熱表現為胃脘疼痛、口干不欲飲、小便色黃等癥狀,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常用藥物包括黃連、黃芩、茯苓等,通過合理配伍,達到濕熱雙解的效果。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3-11-22 22:09
1.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胃濕熱引起的胃痛、口苦等癥狀。
2.黃芩: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對脾胃濕熱引起的黃疸有較好療效。
3.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適用于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
4.苡仁:利濕健脾,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痢疾。
5.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疸,適用于脾胃濕熱引起的黃疸癥狀。
6.葛根:解肌發表,升津止渴,可用于脾胃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
治療脾胃濕熱,應選用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藥物,如黃連、黃芩、茯苓等,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配伍使用,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