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倪新海 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腳部腫脹常見原因多樣,可能源于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靜脈曲張或淋巴系統問題,亦或是長時間站立、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若癥狀持續,務必及時就醫排查潛在疾病。初步緩解措施包括抬高雙腳、適當運動、穿著舒適鞋襪,以及減少鹽分攝入,觀察是否有效。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3-11-26 18:08
1.心臟疾病:心臟泵血功能減弱時,血液在下肢積聚,引起腫脹。
2.腎臟疾病:腎功能異常可能導致體內水分和鈉鹽潴留,引發水腫。
3.肝臟疾病:肝臟受損影響蛋白質合成,降低血漿滲透壓,促使液體滲出血管,形成水腫。
4.靜脈曲張: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回流受阻,造成局部壓力增高,液體外滲。
5.淋巴系統問題:淋巴管阻塞或淋巴結損傷,淋巴液回流障礙,局部組織液積聚。
6.生活習慣: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不動,加重下肢血液循環負擔,促進腫脹形成。
面對頻繁的腳部腫脹,自我調理雖有益,但仍需警惕潛在健康問題。建議記錄癥狀變化,適時尋求專業醫師評估,以排除嚴重疾病可能。同時,保持適度活動,調整生活習慣,有助于減輕不適。
-